找到相关内容346篇,用时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略讲观修三宝功德及其意义(1)

    发起胜知胜见以舍贪爱的八种禅定,是为起胜知胜见之依处,故名胜处。   [1]内有色想观外色多胜处:观内不净,观境渐成熟则多观外色亦无妨,观一死尸至一千万死尸等,由观境扩大到外色清净,谓观外色多胜处。...

    任杰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113865659.html
  • 从对联谈观音信仰(1)

    天地森罗万象,法法无碍;向外观照世间所有的音声,寻著称念的音声,慈航普渡,救出所有受苦受难的众生。  自在,进退无碍的意思。指心境完全脱离烦恼的系缚而通达无碍。可分为二种:一为“观境自在”,是说菩萨以...

    邱素云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62965968.html
  • 从修止观到说止观--天台智者大师创建止观学说的过程

    三是偈」,以「三谛」配合「三智」,悟得一境三谛之旨。以「因缘所生法」作为观境,「我说即是空」的「空」是真谛,「亦为是假名」的「假」是俗谛,「亦是中道义」的「中」是中道谛。但是,《中论》原文以及中观学派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15466276.html
  • 内院佛学五科讲习纲要讲记

      复次,此科仍以陈那护法二家之学为究竟。陈书不全,兹举小本《观所缘论释》,兼见二家之概。所缘即境,观所缘即观境。论说内境,即境不离心,谓有此心,即有此境,圆满佛法,成熟有情皆菩萨观行之境,若无此心,...

    吕澄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3066678.html
  • 四谛顿、渐现观之初探

    应先收缩其观境,集中于体悟“苦谛”中流动演变的诸行无常(见苦谛时不见其他三谛,如是从苦而集,而灭,而道,渐次证见),没有“作者”“受者”“我”的诸法无我,之后通达“灭谛”中不生不灭的寂静涅槃。  传承...

    释开仁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141468036.html
  • 隋唐初期禅观对西方净土法门的影响(下)

    有净秽,五浊轻重同居净秽,体析巧拙有余净秽,次第顿人实报净秽,分证究竟寂光净秽。”智者依修行的观境与心境而分四种,每个净土中皆有净秽之分,这四种依五浊的轻重、依断惑的粗细、依证人的次第、依分证的究竟而...果位有所诤论,故智者统合了不同的说法而独创出 “五品位”,但是对不同经典中不同的说法,无法解释故只能言“佛意难知”,或许更洽当的 说是佛的“赴机说法”之故了!以下笔者简列出五品的次第观境与法华经文...

    道昱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13568247.html
  • 佛光菜根谭之宝典

    unites knowledge and enlightenment. 069 远离颠倒妄想,才能观人自在 远离分别臆测,才能观境自在 远离执著缠缚,才能观事自在 远离五欲尘劳,才能观心自在 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101068872.html
  • 星云法师:佛教的净土思想

    能自在;观境自在,对一切境界都能自在;观理自在,对一切道理都能通达自在;观时自在,任何时刻都能自在,安住在唯心净土的自在中。   4.随喜而作:在唯心净土里工作,每一个人都抱著欢喜、快乐的心情工作,...

    星云法师

    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372369459.html
  • 华严七字经题法界观三十门颂

    妙德。有斯次第行布。略开四句十门。既然。垂手入缠不免科分多段   一会色归空观 镕瓶盆钗钏为一金。变乳酪酥醍作一味。义曰。融会缘生幻色归于真空矣。观者。能观智也。从所观境得名。或可所归空是体也。观是...

    忌道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0402669599.html
  • 《宗本义》与《涅盘无名论》的作者问题

    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  P.55  之位也。三乘同观无生,慧力弱者不能自出,慧力强者超而不证也。」[37]其中「慧力强者」与「慧力弱者」,即就三乘「观境」的大小...

    邱敏捷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1193570787.html